《壹週刊》外部性問題初探-以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的案例看起

信奉新聞市場理論的壹傳媒總裁黎智英,宣稱其旗下媒體乃以「讀者至上」為最高指導原則,「閱聽人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但以經濟學「外部性」(externalities)概念觀之,欲宣稱「給閱聽人想要的」,則須合宜地掌握商品的外部性問題。本文以台灣《壹週刊》為研究對象,藉由法律案例分析法,分析40筆《壹週刊》被告案例發現,《壹週刊》對其報導對象創生了不少外部成本,且在法律對新聞自由的保護下,受害者鮮少得以透過法律途徑求取補償。本文亦發現,台灣目前對於新聞商品外部性常見的處理機制-法律求償,顯然不足以使媒體擁有誘因採取更高的損害預防措施。在此情況下,閱聽人對《壹週刊》「給讀者想要的」這樣的宣稱,應採保...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新聞學研究 no. 98; pp. 193 - 244
Main Author 李郁青(Yu-Ching Li)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01.01.2009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16-1007
DOI10.30386/MCR.200901_(98).0005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信奉新聞市場理論的壹傳媒總裁黎智英,宣稱其旗下媒體乃以「讀者至上」為最高指導原則,「閱聽人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但以經濟學「外部性」(externalities)概念觀之,欲宣稱「給閱聽人想要的」,則須合宜地掌握商品的外部性問題。本文以台灣《壹週刊》為研究對象,藉由法律案例分析法,分析40筆《壹週刊》被告案例發現,《壹週刊》對其報導對象創生了不少外部成本,且在法律對新聞自由的保護下,受害者鮮少得以透過法律途徑求取補償。本文亦發現,台灣目前對於新聞商品外部性常見的處理機制-法律求償,顯然不足以使媒體擁有誘因採取更高的損害預防措施。在此情況下,閱聽人對《壹週刊》「給讀者想要的」這樣的宣稱,應採保留態度。
ISSN:1016-1007
DOI:10.30386/MCR.200901_(98).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