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微环境与修复方式
R459.9%R318%R651.3; 背景:一直以来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显微外科技术能很好地恢复损伤神经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周围神经组织存在分化程度较高、再生能力较低的特点,使得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尚无统一定论,常用的修复方式众多.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64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injury,microenvironment,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Vol. 25; no. 4; pp. 651 - 656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2021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2095-4344 |
Cover
Summary: | R459.9%R318%R651.3; 背景:一直以来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显微外科技术能很好地恢复损伤神经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周围神经组织存在分化程度较高、再生能力较低的特点,使得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尚无统一定论,常用的修复方式众多.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64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injury,microenvironment,microsurgical technique,small gap bridging”,中文检索词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显微外科技术,小间隙套接法”,最终选择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神经再生通道的建立、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激素调节等微环境变化已被证实是影响周围神经修复的重要因素;②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具备替代临床常用的传统神经外、束膜的可行性. |
---|---|
ISSN: | 2095-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