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与水文连通性关系
P332.5; 为探究延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成果和水文连通指数空间分布,探讨了延河流域植被景观和水文连通性的格局特征,并借助Geoda软件平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了林草植被景观格局与水文连通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延河流域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中林草景观与水文连通性都呈现空间自相关性.3个地带中林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和斑块面积百分比都与水文连通性呈现显著的统计学上的正相关性以及空间正相关性;景观分离度和斑块破碎化指数与水文连通性呈显著的统计学上的负相关性以及空间负相关性.(2)林地景观的优势度和聚集程度的增加并不能带来水文连通性的降...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水土保持研究 Vol. 29; no. 5; pp. 124 - 130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科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2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科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5-3409 |
Cover
Summary: | P332.5; 为探究延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成果和水文连通指数空间分布,探讨了延河流域植被景观和水文连通性的格局特征,并借助Geoda软件平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了林草植被景观格局与水文连通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延河流域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中林草景观与水文连通性都呈现空间自相关性.3个地带中林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和斑块面积百分比都与水文连通性呈现显著的统计学上的正相关性以及空间正相关性;景观分离度和斑块破碎化指数与水文连通性呈显著的统计学上的负相关性以及空间负相关性.(2)林地景观的优势度和聚集程度的增加并不能带来水文连通性的降低,而其斑块破碎化的增加会带来水文连通性的降低.对于3个地带的草地景观,其表现则与林地完全相反,增加草地景观的面积,提高草地植被的优势度,使草地斑块连续集中可以促使水文连通性降低.(3)在探究水文连通性和植被景观格局相关关系的空间回归模型中,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拟合效果远好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综合来看,空间滞后模型对植被景观格局与水文连通性的空间关系的解释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的设计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 |
---|---|
ISSN: | 1005-3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