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神针产生、发展及适应证探讨
R244.9; 考察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文献及近现代文献,结合当时寒冷的自然环境及灸法发展的社会背景,梳理古代雷火神针疾病谱的变化及其在近现代的传承发展,探讨其适应证的改变.回顾中医古籍,发现与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适应,雷火神针适应证主要是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侵袭、临床症状为疼痛的疾病,如鹤膝风、鸡脚风、脚气病等痹病,附骨疽及流注等外科病,杨梅疮及麻风等传染病.通过近现代文献梳理发现,雷火神针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由实按灸变化为悬灸,药物组成及操作手法等亦发生改变,应用局限于原发性痛经、慢性胃炎、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对于附骨疽、流注、杨梅疮及麻风等疾病应用较少.建议应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治疗方法,...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45; no. 1; pp. 63 - 67 |
---|---|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202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9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7-659X |
DOI | 10.16294/j.cnki.1007-659x.2021.01.010 |
Cover
Summary: | R244.9; 考察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文献及近现代文献,结合当时寒冷的自然环境及灸法发展的社会背景,梳理古代雷火神针疾病谱的变化及其在近现代的传承发展,探讨其适应证的改变.回顾中医古籍,发现与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适应,雷火神针适应证主要是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侵袭、临床症状为疼痛的疾病,如鹤膝风、鸡脚风、脚气病等痹病,附骨疽及流注等外科病,杨梅疮及麻风等传染病.通过近现代文献梳理发现,雷火神针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由实按灸变化为悬灸,药物组成及操作手法等亦发生改变,应用局限于原发性痛经、慢性胃炎、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对于附骨疽、流注、杨梅疮及麻风等疾病应用较少.建议应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治疗方法,并研究其起效机制. |
---|---|
ISSN: | 1007-659X |
DOI: | 10.16294/j.cnki.1007-659x.2021.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