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R74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脊髓伤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治疗靶标数据库(TTD)等数据库挖掘SCI的疾病相关靶点;最终获取中药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 软件与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潜在核心靶点;运用R软件和Metascape平台...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海南医学 Vol. 34; no. 11; pp. 1521 - 1531
Main Authors 莫怡, 卜若晨, 唐福波, 秦百君, 卜保献, 麦威, 钟远鸣, 卜献忠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广西 南宁 530023%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广西 南宁 530021 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3-6350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3.11.00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74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脊髓伤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治疗靶标数据库(TTD)等数据库挖掘SCI的疾病相关靶点;最终获取中药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 软件与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潜在核心靶点;运用R软件和Metascape平台分别用于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的富集;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获取138个活性成分及111个潜在作用靶点;获取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胡萝卜素等核心活性成分,白蛋白(ALB)、白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录因子AP-1(JUN)、白介素1B(IL1B)、转录3的信号换能器和激活子(STAT3)等核心靶点;共筛选获取179条信号通路,关键通路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RLX)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信号通路、叉头盒O(FoxO)信号通路、阿佩林(AP)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的最小结合能均<-5.0 kJ/mol,提示对接较良好.结论 脊髓伤方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胡萝卜素等关键活性成分,调控ALB、IL-6、AKT1、VEGFA、CASP3等潜在核心靶点,调控AGE-RAGE、PI3K-AKT、HIF-1、RLX、TH、FoxO、AP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治疗SCI的作用.
ISSN:1003-6350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3.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