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唇静脉畸形治疗后并发肉芽肿性唇炎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R78; 目的 探讨上唇静脉畸形治疗后并发肉芽肿唇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上唇静脉畸形治疗后并发肉芽肿性唇炎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肉芽肿性唇炎进行分析.患者,30岁,男性,因唇部出现鲜红斑首诊于外院皮肤科,疑为过敏性皮炎,对症治疗,红斑症状未见改善.后于外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予"聚多卡醇"和"博来霉素"注射治疗后,唇部鲜红斑好转,但肿胀加重半年余,于本院口腔黏膜科就诊,接诊时上唇及唇周皮肤肿胀明显,右侧上唇有红色斑片残留,充血,上唇质韧...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口腔疾病防治 Vol. 33; no. 3; pp. 230 - 236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江苏 徐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R78; 目的 探讨上唇静脉畸形治疗后并发肉芽肿唇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上唇静脉畸形治疗后并发肉芽肿性唇炎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肉芽肿性唇炎进行分析.患者,30岁,男性,因唇部出现鲜红斑首诊于外院皮肤科,疑为过敏性皮炎,对症治疗,红斑症状未见改善.后于外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予"聚多卡醇"和"博来霉素"注射治疗后,唇部鲜红斑好转,但肿胀加重半年余,于本院口腔黏膜科就诊,接诊时上唇及唇周皮肤肿胀明显,右侧上唇有红色斑片残留,充血,上唇质韧,有硬结,边界不清,动度差,病理学检查示上唇黏膜上皮增生,表面过角化,上皮下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及小唾液腺慢性炎症,黏膜下层见灶性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呈肉芽肿性炎表现.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诊断为肉芽肿性唇炎.予患者左右两侧上唇黏膜深层分别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0.3 mL(40 mg/mL,1 mL/瓶)行局部封闭治疗.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 mg/Qd);1周后复诊症状好转、继续原方案治疗;2周后复诊,唇部肿胀状态明显改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调整5 mg/Qd.患者4周后复诊,唇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双唇颜色及柔软度明显改善.停止局部封闭治疗及口服药物,嘱上唇局部涂抹曲安奈德软膏,Bid.结果 患者治疗8周后复诊,唇部色、形、质保持正常状态,嘱患者停药随访.回顾相关文献表明,肉芽肿唇炎病因不明,与遗传易感性、牙源性感染、过敏因素,微生物感染及免疫因素有关.临床需与唇部静脉畸形、唇部血管神经性水肿、克罗恩病、结节病等疾病鉴别.目前肉芽肿性唇炎的临床治疗仍以局部糖皮质激素封闭治疗或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本例患者在聚多卡醇及博来霉素注射治疗后唇部红斑面积缩小但出现肿胀、并持续加重,应考虑前期静脉畸形注射药物并发产生肉芽肿性唇炎.结论 唇部静脉畸形的注射治疗有可能并发肉芽肿性唇炎,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要警惕肉芽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药物因素. |
---|---|
ISSN: | 2096-1456 |
DOI: | 10.12016/j.issn.2096-1456.202440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