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储层固体沥青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TU378; 通过野外踏勘和岩心观察,在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发现了大量储层固体沥青,其中寒武系储层固体沥青为首次发现.对储层固体沥青分布含量、显微特征、成熟度、成因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沥青含量为0.15% ~2.38%,寒武系沥青含量最高为7.62%,蓟县系沥青含量为2.21%;平面分布上,盆地南部沥青含量较高,向北逐渐降低,推测其来源可能与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元古界的海相烃源岩有关;显微镜下,除个别发微弱荧光外,大部分储层固体沥青样品几乎不发荧光,且有一定的外观形态,边界清晰.根据激光拉曼相关参数转换,得到储层固体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2.32% ~2.80%,表明已...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0; no. 4; pp. 48 - 58
Main Authors 黄军平, 林俊峰, 张雷, 何文祥, 李相博, 徐耀辉, 王雅婷, 章贵松, 王宏波, 完颜容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长江大学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100 01.07.2021
长江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4301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分院,甘肃 兰州73002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分院,甘肃 兰州730020%河南理工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18%长江大学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100
长江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4301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378; 通过野外踏勘和岩心观察,在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发现了大量储层固体沥青,其中寒武系储层固体沥青为首次发现.对储层固体沥青分布含量、显微特征、成熟度、成因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沥青含量为0.15% ~2.38%,寒武系沥青含量最高为7.62%,蓟县系沥青含量为2.21%;平面分布上,盆地南部沥青含量较高,向北逐渐降低,推测其来源可能与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元古界的海相烃源岩有关;显微镜下,除个别发微弱荧光外,大部分储层固体沥青样品几乎不发荧光,且有一定的外观形态,边界清晰.根据激光拉曼相关参数转换,得到储层固体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2.32% ~2.80%,表明已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综合储层固体沥青的地质特征,认为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储层固体沥青主要为原油裂解形成的焦沥青.伴随焦沥青的形成,必然会生成大量的原油裂解气,估算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古油藏生气总量约1.207×1013~2.559×1013 m3.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储层固体沥青的大量发现及油气特征研究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大型油气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ISSN:1673-9787
DOI:10.16186/j.cnki.1673-9787.20200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