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行距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阐明其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给宽幅精播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 2017-2019 小麦生长季,以'济麦 22'为试验材料,在 20 cm(R1)、25 cm(R2)和 30 cm(R3)3 个行距下,设置宽幅精播(K)和常规条播(T)两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行距下宽幅精播种植与常规条播种植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旗叶 13C同化物分配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方式下,R2 处理下小麦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贡献率,籽粒产量...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作物学报 Vol. 50; no. 9; pp. 2396 - 2407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
12.09.2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为研究不同行距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阐明其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给宽幅精播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 2017-2019 小麦生长季,以'济麦 22'为试验材料,在 20 cm(R1)、25 cm(R2)和 30 cm(R3)3 个行距下,设置宽幅精播(K)和常规条播(T)两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行距下宽幅精播种植与常规条播种植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旗叶 13C同化物分配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方式下,R2 处理下小麦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贡献率,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行距R1 和R3 处理;在R2 行距下,K处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开花后 14、21 和 28 d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T处理,两年度K处理通过增加穗数和粒重使得籽粒产量较T处理提高8.67%;13C示踪结果显示,R2K处理旗叶 13C同化物在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2K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质量、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综上所述,行距 25 cm、宽幅精播种植方式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模式. |
---|---|
ISSN: | 0496-3490 |
DOI: | 10.3724/SP.J.1006.2024.31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