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与岩溶层组特征

TE122.221;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是该区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根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主微量元素等资料、辅于溶蚀模拟实验等技术方法,对四川盆地北部茅口组岩溶层组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茅口组一段以泥质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为主,酸不溶物含量较高;茅二段、茅三段以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为主,酸不溶物含量较低.溶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矿物类型、化学成分等是影响茅口组岩石可溶性的主要因素,样品溶蚀速率、溶液离子浓度及微观溶蚀变化特征均表现为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茅口组岩溶层组类型可划分为2...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石油实验地质 Vol. 45; no. 1; pp. 175 - 184
Main Authors 张庆玉, 季少聪, 曾韬, 夏文谦, 巴俊杰, 董红琪, 梁彬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地质科学院 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20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中国石化 勘探分公司,成都 61004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6112
DOI10.11781/sysydz20230117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E122.221;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是该区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根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主微量元素等资料、辅于溶蚀模拟实验等技术方法,对四川盆地北部茅口组岩溶层组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茅口组一段以泥质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为主,酸不溶物含量较高;茅二段、茅三段以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为主,酸不溶物含量较低.溶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矿物类型、化学成分等是影响茅口组岩石可溶性的主要因素,样品溶蚀速率、溶液离子浓度及微观溶蚀变化特征均表现为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茅口组岩溶层组类型可划分为2类3型9亚型,不同岩溶层组类型岩溶作用条件、岩溶化程度不同,缝洞型岩溶储层发育规模也存在差异.
ISSN:1001-6112
DOI:10.11781/sysydz2023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