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层中合声波的频率与传播角分布特征

P354; 合声波的频率和传播角是影响其与电子相互作用的关键参数.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范艾伦卫星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传播角θ≈35°处,较强的合声波(>7×10-4 mV2·m-2·Hz-1)更倾向于出现在更窄的频率范围(0.3~0.4 fce).随着磁壳数L的增大,θ≈35°处的合声波频谱变窄趋势逐渐明显.从夜侧到晨侧(21:00 MLT-09:00 MLT),较强的合声波能够在0.1~0.8 fce的频率范围内被观测到,但夜侧θ≈35°处的合声波频谱宽度比晨侧更窄.从上午到昏侧(09:00 MLT-21:00 MLT),合声波电场功率谱密度明显降低,且主要以...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空间科学学报 Vol. 44; no. 6; pp. 998 - 1005
Main Authors 杨立贤, 刘斯, 高中磊, 周亚雄, 高阳, 王博闻, 金宇玥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长沙 410004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4-6124
DOI10.11728/cjss2024.06.2024-yg2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354; 合声波的频率和传播角是影响其与电子相互作用的关键参数.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范艾伦卫星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传播角θ≈35°处,较强的合声波(>7×10-4 mV2·m-2·Hz-1)更倾向于出现在更窄的频率范围(0.3~0.4 fce).随着磁壳数L的增大,θ≈35°处的合声波频谱变窄趋势逐渐明显.从夜侧到晨侧(21:00 MLT-09:00 MLT),较强的合声波能够在0.1~0.8 fce的频率范围内被观测到,但夜侧θ≈35°处的合声波频谱宽度比晨侧更窄.从上午到昏侧(09:00 MLT-21:00 MLT),合声波电场功率谱密度明显降低,且主要以斜传播(θ>60°)的下带合声波为主.随着磁纬度λMLAT的增大,上带合声波迅速减弱.同时,θ≈35°处的下带合声波电场功率谱密度也逐渐下降.本文揭示了不同区域内合声波强度的频率和传播角分布特征,为构建更加精确的合声波-电子相互作用全球模型提供了重要信息.
ISSN:0254-6124
DOI:10.11728/cjss2024.06.2024-yg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