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长距离参考站网模糊度固定中电离层参数的优化方法

P228; 参考站网整周模糊度固定是网络RTK高精度实现的基础,但随着参考站间距增加,大气误差的空间残余使得参考站解算困难,特别是时空变化复杂的电离层延迟误差,严重影响参考站网固定的性能.参考站模糊度解算时将大气参数以随机游走的方式进行估计,本文在分析电离层功率谱密度(ionospheric power spectral density,IPSD)对参考站模糊度固定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差分间隔的电离层观测值的时变特性.通过观测噪声和电离层随差分时间间隔的不同变化趋势,削弱电离层观测值噪声来确定IPSD,优化参考站模糊度估计中电离层参数的随机模型,进而提升长距离参考站网的固定效率,不再采用未考...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测绘学报 Vol. 54; no. 2; pp. 221 - 232
Main Authors 李军, 祝会忠, 刘智强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 11.03.202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1595
DOI10.11947/j.AGCS.2025.2024027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228; 参考站网整周模糊度固定是网络RTK高精度实现的基础,但随着参考站间距增加,大气误差的空间残余使得参考站解算困难,特别是时空变化复杂的电离层延迟误差,严重影响参考站网固定的性能.参考站模糊度解算时将大气参数以随机游走的方式进行估计,本文在分析电离层功率谱密度(ionospheric power spectral density,IPSD)对参考站模糊度固定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差分间隔的电离层观测值的时变特性.通过观测噪声和电离层随差分时间间隔的不同变化趋势,削弱电离层观测值噪声来确定IPSD,优化参考站模糊度估计中电离层参数的随机模型,进而提升长距离参考站网的固定效率,不再采用未考虑大气变化的经验值或经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1 s采样间隔数据实时估计的IPSD可以优化参考站整周模糊度的浮点解精度,同时也能缩小整周模糊度的搜索范围,与电离层经验功率谱密度的参考站模糊度固定性能比较,本文方法在基线长度100 km以上的5个参考站网中收敛时间提升21%,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也得到相应提升.
ISSN:1001-1595
DOI:10.11947/j.AGCS.2025.2024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