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壮、侗民族织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TS101.1; 壮、侗民族织锦名列民族特需用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多重身份,同时也是反映民族特征及多样性的重要文化符号.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源自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706篇有效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对国内壮、侗民族织锦研究的格局、高水平科研机构及核心作者、热点动态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主要涵盖了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分析、共现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壮、侗民族织锦研究范围及主题日渐扩大及丰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研究合作网络关系较弱,跨学科共同研究的态势还未形成;学术界研究热点动态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研究视角也日益多元化.但同时发现学术界的研究预见性还有待提升,学术界...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丝绸 Vol. 61; no. 1; pp. 76 - 85
Main Authors 梁韵, 陈千禧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桂林 541006 2024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广州 510006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7003
DOI10.3969/j.issn.1001-7003.2024.01.01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S101.1; 壮、侗民族织锦名列民族特需用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多重身份,同时也是反映民族特征及多样性的重要文化符号.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源自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706篇有效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对国内壮、侗民族织锦研究的格局、高水平科研机构及核心作者、热点动态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主要涵盖了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分析、共现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壮、侗民族织锦研究范围及主题日渐扩大及丰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研究合作网络关系较弱,跨学科共同研究的态势还未形成;学术界研究热点动态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研究视角也日益多元化.但同时发现学术界的研究预见性还有待提升,学术界不仅应具备整理、保存、研究及发展壮、侗民族织锦的能力,还应具备对当下时事问题进行快速响应的意识,尽早布局,在面临新挑战时能有序从容地提出对策建议.
ISSN:1001-7003
DOI:10.3969/j.issn.1001-7003.2024.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