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乡村振兴的湘南宅基地整治潜力分区及发展路径

F301.2%F303.3; 基于宅基地空间分布形态、整治需求、外部环境和整治成本等维度构建宅基地整治理论潜力评估系统,结合景观分析法和改进的TOPSIS方法等对湘南地区典型乡镇的宅基地整治单元潜力值进行测算排序,并运用优化后的热点分析探究研究区各类型村庄宅基地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未来转型发展路径.结果 表明:1)地形条件、人均宅基地面积挖潜系数和宅基地平均最邻近距离是影响宅基地整治潜力的主要因素;宅基地斑块密度越高的区域,其景观破碎度也高;2)研究区宅基地整治潜力热点区集中在东北丘陵区和东南山地区两处,冷点区集聚在中西部的镇中心平原地区;3)综合宅基地整治潜力评价和村庄分类结果可将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农业工程学报 Vol. 37; no. 18; pp. 263 - 封3
Main Authors 杨浩, 卢新海, 陈东军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15.09.202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南昌,33001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18.03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F301.2%F303.3; 基于宅基地空间分布形态、整治需求、外部环境和整治成本等维度构建宅基地整治理论潜力评估系统,结合景观分析法和改进的TOPSIS方法等对湘南地区典型乡镇的宅基地整治单元潜力值进行测算排序,并运用优化后的热点分析探究研究区各类型村庄宅基地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未来转型发展路径.结果 表明:1)地形条件、人均宅基地面积挖潜系数和宅基地平均最邻近距离是影响宅基地整治潜力的主要因素;宅基地斑块密度越高的区域,其景观破碎度也高;2)研究区宅基地整治潜力热点区集中在东北丘陵区和东南山地区两处,冷点区集聚在中西部的镇中心平原地区;3)综合宅基地整治潜力评价和村庄分类结果可将各类型村庄划分为若干宅基地整治梯度级,其中村庄整治潜力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环境脆弱型、集聚提升型、传统村落和均衡发展型、农业生产主导型;4)通过打破村级行政区划壁垒可将全域划分为7个典型的国土综合整治模式区,并可通过挖掘典型片区的优势资源与特色元素确立"宅基地整治+N"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村庄宅基地的整治潜力差异受到自身禀赋和地理区位等多重影响,未来需加强整治潜力评估的微观尺度研究以引导乡镇科学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1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