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平洋海隆1°N洋中脊玄武岩斜长石斑晶的 化学特征及其对岩浆作用的指示意义
P588.145%P542.5; 东太平洋海隆为世界典型的扩张脊,其上的洋中脊玄武岩为研究快速扩张作用下的岩浆作用提供了机会.在东太平洋海隆1°N采集到的洋中脊玄武岩内发现了大量结晶状况良好的斜长石斑晶.基于玄武岩的常量元素测试分析,洋脊下部的原始岩浆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结晶分离过程,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斜长石结晶分离.对样品中斜长石斑晶的电子探针测试表明,这些斜长石斑晶为岩浆自生矿物,而非捕掳晶.部分环带斜长石斑晶成分的规律性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原始岩浆温度的变化,而非岩浆混合作用.我们推测Galapagos三联点下部可能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岩浆体系,为斜长石矿物的结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条件.这些斜长石...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地质与勘探 Vol. 55; no. 2; pp. 562 - 569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01.03.2019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495-5331 |
DOI | 10.12134/j.dzykt.2019.02.010 |
Cover
Summary: | P588.145%P542.5; 东太平洋海隆为世界典型的扩张脊,其上的洋中脊玄武岩为研究快速扩张作用下的岩浆作用提供了机会.在东太平洋海隆1°N采集到的洋中脊玄武岩内发现了大量结晶状况良好的斜长石斑晶.基于玄武岩的常量元素测试分析,洋脊下部的原始岩浆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结晶分离过程,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斜长石结晶分离.对样品中斜长石斑晶的电子探针测试表明,这些斜长石斑晶为岩浆自生矿物,而非捕掳晶.部分环带斜长石斑晶成分的规律性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原始岩浆温度的变化,而非岩浆混合作用.我们推测Galapagos三联点下部可能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岩浆体系,为斜长石矿物的结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条件.这些斜长石斑晶形成后并未分离成岩,而是被岩浆带至洋底喷发形成玄武岩. |
---|---|
ISSN: | 0495-5331 |
DOI: | 10.12134/j.dzykt.2019.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