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模式对胡杨根蘖苗功能性状的影响

S274; 为巩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成效,需探明最适宜胡杨根蘖苗生长的灌溉模式,以促进区域生态恢复.根蘖苗作为胡杨种群的主要增殖方式和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其功能性状是反映生存策略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研究在昆阿斯特生态闸口附近,进行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胡杨根蘖苗功能性状影响的野外试验.通过设置3种不同的灌溉梯度,研究灌溉频次、灌溉水量和灌溉持续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胡杨根蘖苗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F2灌溉模式下,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以及根蘖苗的叶面积(LA)、干物质含量(LDMC)和氮磷比(LN/LP)均显著高于F1和F3灌溉模式.相比之下,F1灌溉模式导致土壤全盐含量...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节水灌溉 no. 2; pp. 100 - 106
Main Authors 孟祥东, 凌红波, 张广朋, 张凌凯, 王子康, 覃小林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05.02.2025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7-4929
DOI10.12396/jsgg.202426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274; 为巩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成效,需探明最适宜胡杨根蘖苗生长的灌溉模式,以促进区域生态恢复.根蘖苗作为胡杨种群的主要增殖方式和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其功能性状是反映生存策略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研究在昆阿斯特生态闸口附近,进行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胡杨根蘖苗功能性状影响的野外试验.通过设置3种不同的灌溉梯度,研究灌溉频次、灌溉水量和灌溉持续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胡杨根蘖苗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F2灌溉模式下,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以及根蘖苗的叶面积(LA)、干物质含量(LDMC)和氮磷比(LN/LP)均显著高于F1和F3灌溉模式.相比之下,F1灌溉模式导致土壤全盐含量较高,进而引起根蘖苗LDMC和LN/LP的下降,同时比叶面积(SLA)有所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土壤全氮对叶面积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到52.4%.相反,土壤全盐含量对LDMC和LN/LP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对SLA具有促进作用,贡献率为31.6%.土壤全磷、pH和含水率对根蘖苗功能性状的总体贡献率较低,仅为16%.因此,根据不同灌溉模式下根蘖苗长势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根蘖苗功能性状的影响,确定出F2灌溉模式(灌溉频次23 d,每10 m断根沟每次灌溉水量6 m3,灌溉持续时间2 d)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进而有效的促进胡杨根蘖苗的生长.这一研究结果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ISSN:1007-4929
DOI:10.12396/jsgg.202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