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岩溶断陷盆地植被演替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S153; 岩溶断陷盆地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植被恢复是该地区生态重建、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文章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以云南省泸西县岩溶断陷盆地5种不同演替阶段(玉米地、人工林、草地、灌木林、原始林)不同土层(0~10、10~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C(碳)、N(氮)、P(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差异,旨在探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垂向分布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管理及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演替年限的增长,土壤SOC(土壤有机碳)、TN(总氮)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且主要表现在 0...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岩溶 Vol. 42; no. 6; pp. 1213 - 1223
Main Authors 胡林安, 邱江梅, 李强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 01.12.2023
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平果 531406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4810
DOI10.11932/karst2023060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153; 岩溶断陷盆地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植被恢复是该地区生态重建、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文章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以云南省泸西县岩溶断陷盆地5种不同演替阶段(玉米地、人工林、草地、灌木林、原始林)不同土层(0~10、10~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C(碳)、N(氮)、P(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差异,旨在探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垂向分布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管理及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演替年限的增长,土壤SOC(土壤有机碳)、TN(总氮)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且主要表现在 0~10 cm深度土层上,而TP(总磷)含量存在波动,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规律;各演替阶段 0~10 cm土层的SOC、TN含量数值上均要高于 10~20 cm土层,除原始林地以外,其余演替阶段不同土层间TP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在 0~10 cm土层上,C/N、C/P、N/P均与土壤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P、N/P与土壤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TP含量与C/N、C/P和N/P无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显著影响研究区土壤SOC、TN和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
ISSN:1001-4810
DOI:10.11932/karst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