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中的"双评价"方法与作用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文章从"双评价"的科学内涵出发,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科学理解和正确使用"双评价"提供重要指引和参考.文章介绍了"双评价"在主体功能区工作中的首次应用,全面梳理了主体功能区工作中"双评价"的概念提出、体系构建、应用过程及核心作用.重点分析了"双评价"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基础性作用,从认知国土空间、发现矛盾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科学院院刊 Vol. 35; no. 7; pp. 814 - 824
Main Authors 周道静, 徐勇, 王亚飞, 周侃, 刘宝印, 李九一, 樊杰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49 01.07.202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文章从"双评价"的科学内涵出发,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科学理解和正确使用"双评价"提供重要指引和参考.文章介绍了"双评价"在主体功能区工作中的首次应用,全面梳理了主体功能区工作中"双评价"的概念提出、体系构建、应用过程及核心作用.重点分析了"双评价"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基础性作用,从认知国土空间、发现矛盾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规划科学编制等方面,说明了"双评价"在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机衔接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规划,以及动态监管规划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还提出"双评价"在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技术方法.结合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发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分析了该指南的评价框架、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重点,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和难点问题,并对下一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工作中"双评价"方法与应用的完善和深化方向提出建议.
ISSN:1000-304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00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