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山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模式,助力我国山区高质量发展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径.成果可用于指导...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中国科学院院刊 Vol. 38; no. 12; pp. 1818 - 1832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成都 61029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成都 6102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 北京 100084
20.12.202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29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0-3045 |
DOI |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925001 |
Cover
Summary: |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径.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广大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山区的统筹与治理能力,支撑山区现代化建设. |
---|---|
ISSN: | 1000-3045 |
DOI: |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92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