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氣、洋氣還是接地氣?重新「觀看」時尚伸展臺上的民族服裝與族群服飾
本文以近年無形文化遺產保存中,少數民族與族群服飾走上伸展臺的四個案例,來說明服飾作為承載文化意義的符號載體,在中國與臺灣面對全球化的情境下,如何承載不同的歷史與文化意義。搭上文化遺產保存傳承的熱潮,遠在山區的民族服裝有機會進到時尚舞臺,藉由同時展現「傳統」與「創新」的方式來「接地氣」。本研究以四個案例,來說明民族服裝或族群服飾在時尚伸展臺上的紛雜樣貌,以國族文化建構做時尚展演的,以海南黎族的「黎錦旗袍」為例子說明;透過解構民族服裝的原生脈絡以進行設計創造的,以北京服裝學院的「一方布」為例子說明;以設計師品牌為核心,挪用民族服裝的元素,以製造流行時尚的案例,以「高山青」為例子說明;尤有甚者,標榜...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民俗曲藝 no. 210; pp. 105 - 143 |
---|---|
Main Authors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01.12.2020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Be the first to leave a comment!